务实:立足之本

以人为本,以客为先,实实在在,脚踏实地

卓越:追求之境

志向远大,目标明确,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创新:发展之源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做大做强我省虫胶产业


  我国曾经辉煌一时的虫胶产业在世界虫胶市场复苏的大潮中为什么显得如此乏力?我省发展虫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我们能抓住这个机遇么?在虫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以及如何发展我省的虫胶产业?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一剖析。
  一、目前,我省发展虫胶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崇尚自然及对自身健康关注,人们已将目光由合成树脂转向天然树脂。紫胶作为一种天然树脂,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无毒、无刺激性,可塑性及粘合力强,电绝缘性能好,耐油、耐酸、防水、防潮防紫外线等,自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对虫胶产品的应用开发取得较大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国际市场对虫胶需求大幅增长,为我省沉寂多年的虫胶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当前,作为虫胶深加工原料的原胶和粒胶,已在市场出现了难以看到的供不应求,争相抢购的景象。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市场,对我省虫胶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
  二、我省发展虫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虫胶又称紫胶,是一种紫胶虫寄生于牛肋巴(学名纯叶黄檀)、秧青(思茅黄檀)、不知春(南岭黄檀)、火绳树及木豆等树枝上吸食树汁后分泌的一种红色分泌物。虫胶生产在我省的南部及西南地区,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当地群众对其并不陌生。世界上虫胶产区主要分布在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泰国、缅甸及中国的云南省。虫胶作为一种生物资源,其生产所需的气候及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对其加以开发利用有望发展成为我省一项真正具备优势的产业。生产虫胶的紫胶虫生活习性特别,对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反应比较敏感。它畏寒怕热,既不适应干燥环境,又不耐高温多雨条件。最适应生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经80°至120°,北纬19°至26°。我国的紫胶产区位于世界紫胶产区的北部,而我省哀牢山脉以西的滇西南地区,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雨季(5至10月)无台风,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少寒流,极有利于紫胶虫的生长及过冬。而且这些地区紫胶虫所能寄生的植物种类多,资源丰富。我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的部分地区,虽然具备相似气候条件,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域狭小,发展前途不大。而贵州南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南部及台湾广大地区,虽然夏季温度适合胶虫生长,但湿季有台风,干季多寒流,除偏南地区及局部优良环境外,一般不利于紫胶虫的生长和过冬。目前,仅有四川及广东有小面积放养胶虫,虫胶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九十均产自我省。因而,无论从气候条件、地域面积还是树种资源来看,我省发展虫胶产业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此外,我省的产胶区是我国虫胶生产的老产区,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我省拥有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胶农及科技人员。虽几经市场冲击,但仍然具备从胶虫放养、虫胶采收到加工所应具备的技术及装备,这是其它省份所无法比拟的。
  我省发展虫胶生产的另一个有利因素是国产原胶的质量比缅甸、泰国生产的都高,这不仅有利于原料出口,而且有利于生产优质深加工虫胶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三、积极发展虫胶生产符合我省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制定的产业政策
  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中华生物谷是我省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而发展虫胶产业,鼓励农民积极从事虫胶生产,一方面,农民利用荒山荒坡植树建立胶园可达到绿化效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另一方面,农民利用现有野生可寄生树合理科学地放养胶虫,以树养树从事虫胶生产可做到经济与生态完美集合。
  四、发展虫胶产业,能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农民增收
  我省产胶区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地区、德宏州、保山地区南部、红河州的绿春县及玉溪地区的元江县,共计28县,覆盖人口近两百万。这些地区大多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有限,属经济最不发达、最贫困的地区。如在这些地区发展虫胶产业,每增加一吨虫胶产品出口,可帮助20户山区农民脱贫,或让30余户农民受益。由于胶虫寄生树不占用耕地,既适宜于人工造林集约化生产,又可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植树放养或利用天然林中的可寄生树资源,因而,鼓励和支持产胶区农民植树和放养胶虫,不失为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五、开发和利用虫胶生物资源能出口创汇
  虫胶产业已成为出口创汇比率较高的产业。1999年,新型虫胶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昆明地区的出口创汇大户之一。其生产的产品百分之百出口。2000年出口增长率达30%。目前我省的虫胶产品主要是原胶、颗粒胶、胶片、漂白胶、精制食品级脱蜡漂白胶以及虫胶加工过程中所得的副产品紫胶红色素。上述产品除普通漂白胶之外,其余均有出口,其中,精制食品级脱蜡漂白胶及紫胶红色素百分之百出口。虫胶加工过程中所得的副产品紫胶红色素为可食用天然色素,属天然绿色产品,国际市场十分抢手,国内交货价高达50万元/吨。
  六、我省发展虫胶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一)原胶生产回升乏力,政府应加强引导
  近几年来,我省虫胶产业出现了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在市场需求逐渐扩张的同时,我国的虫胶生产却出现萎缩趋势。九十年代初期市场最不景气时我国的产胶量为2000吨(以原胶计),到九十年代末,当国际市场上对虫胶的需求已进入新一轮成长期时,我国的产胶量却萎缩至1997年的1500吨、1998年的1200吨以及1999年的不足1000吨。而同期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分别为1600吨、1800吨及2200吨。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的产胶量在八十年代初期曾达到5000至6000吨,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如今还不及印度的十五分之一(约一万五千吨);泰国的三分之一(约三千吨)以及缅甸的二分之一(约两千吨)。近年来,虫胶原料的供给量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量的25~30%,其余不足部分即使从缅甸、泰国进口也不能满足国内加工企业的需要。原材料短缺,使出口加工企业订单严重流失,大大制约了虫胶加工企业的发展。
  1999年我省虫胶产业还出现了另一怪异现象:一方面原材料极度短缺;另一方面作为虫胶深加工原料的颗粒胶的价格有时却低于供给量大的印度、泰国的出厂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原材料短缺。由于原材料太少,无论是国外大买家还是国内龙头加工企业都很难买到哪怕只是一批上百吨的原料,因而他们宁可转向供应量大的国家购买。因为国内供应量如此之小,只要一出手,价格必然上扬。对国内龙头加工企业而言,从长远看,国产原料是他们的基础。由于其需求量大而且稳定,只要一出手,价格必然上扬。而价格一旦上扬,不是一年两年之内所能下降的。因而,出于对自己将来利益考虑,他们宁愿出多一点钱到国外买质量差一点的原料,也不愿惊动国内市场。这就是虫胶原料的国内市场价格低于印度、泰国的原因。
  那么,谁能打破这个僵局呢?只有靠政府,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市场把握不住,缺乏生产虫胶的积极性。由于植树建园一般需要3至5年的时间方可放养胶虫,见效益的时间较长。再加上我省胶价一向不稳,高时一万八九一吨,低时两三千元一吨,有时甚至还出现原胶卖不出去的情况。粮食卖不出去可以喂猪,虫胶卖不出去农民就不知道能用它来做什么,农民自然也就缺乏生产虫胶的积极性。此外,产胶区天然林使用权归属不明确,只有人采收,没有人放养,使得大量天然林资源得不到利用也是制约虫胶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胶农积极从事虫胶生产,原料缺乏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上解决。
  (二)虫胶产品应用开发研究滞后的状况应尽快改变
  左右虫胶市场需求的是虫胶产品的应用。不重视虫胶产品的应用开发也必将制约到今后虫胶产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我国虫胶生产的特点是价格不稳,生产大起大落。近十年来,在世界虫胶需求不断回升的同时,我省产量却由六七千吨一路下滑至2000年的几百吨,远远不及同期印度的两万余吨及泰国的1.2万吨。而我省可开发潜力在两万吨以上。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其原因就是因为不重视虫胶应用领域的研究。我国虫胶产业的兴衰都与虫胶产品的应用密切相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作为龙头企业的昆明虫胶厂由于虫胶漆在家具领域的应用被其它人工合成树脂取代而由盛变衰。事实上,几乎在虫胶漆被人工合成树脂取代的同时,在美国,虫胶在水果涂敷行业已开始取代化学涂敷品,只是我们缺乏对虫胶应用领域的研究,不能准确预测虫胶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再加上有关部门缺乏对虫胶进口的宏观调控,导致虫胶供给过剩,原胶价格下跌,发生了胶树被砍,胶园被毁,以至如今紫胶生产恢复乏力,出现连续多年虫胶原料供应短缺的尴尬局面。目前,虫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医药、橡胶、印刷、食品等行业。我省虽然在寄生树种、胶虫种培育及胶虫放养方面有专门研究机构,但在虫胶产品应用领域的研究却一直是个空白。因此,只有加强虫胶应用领域的研究,才能指导紫胶生产,提供合乎市场需要的虫胶原料、及时调整虫胶加工产品的产品结构、提高虫胶产品的加工深度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省的虫胶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下一页: